4月24日,“书中景深——赵景深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揭展仪式暨主题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分别致辞。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教授等出席活动,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揭展仪式。
“广博之上的精深,精深之后的广博”
【资料图】
赵景深(1902-1985),字旭初,曾用笔名邹啸、露明女士、陶明志等。原籍四川宜宾,生于浙江丽水。现代作家、戏曲与民间文学研究者、资深编辑、著名学者、教育家和藏书家。生前任北新书局总编辑、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昆曲研习社社长等职,致力于戏曲、小说、曲艺和民间文学研究。著有《宋元戏文本事》《中国小说丛考》《中国戏曲丛谈》《元明南戏考略》《曲论新探》等。2018年,荣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推出的首批“上海社科大师”称号。
许征表示,举办这个纪念展,既是为了追怀前辈,也是为了激励后辈。我们感谢赵先生为复旦大学中文系辉煌传统的开创和对复旦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缅怀先生对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作出的杰出成就,同时也希望此次展览能成为进一步了解赵景深的开始。这次联合展览是复旦大学和上海社联关于大师展览的首次合作。在上海社联评选的68位社科大师中,复旦的学者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期待双方今后能有更丰富多样的合作尝试。
王为松表示,赵景深不仅是复旦的教授、上海的大师,也是当代的一流作家、学者、教育家、编辑家。举办这个纪念展,就是要向更广大的社会公众开放,展示大师风貌、传扬大师精神。赵先生的道德、文章、治学和襟怀是当今我们尤需珍视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反思:未来能否培养出像赵景深先生这样的通才大家。赵景深先生的文学创作和翻译更加关注个人精神的净化升华;他的治学体现出广博之上的精深,精深之后的广博;他的为人谦逊低调、恳切友善。纪念赵景深先生,就是要从他的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上海社会科学馆将努力展示和宣传社科大师的学问与成就,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贡献。
复旦大学图书馆分党委书记侯力强介绍了展览的策展情况。此次策展可以追溯到2018年复旦大学图书馆建馆100周年之际,作为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赵景深先生的捐赠图书因其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受到了特藏馆员的格外关注。这批捐赠图书包括线装古籍2000余种、8000余册,平装图书近10000册。2022年,适逢赵景深先生诞辰120周年,图书馆特藏与数字化部为宣传扩大赵景深先生捐赠藏书的影响力,提供给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研究者更多了解赵景深先生文献资料的机会,开始以藏书为内容策划赵景深先生纪念展。最终与上海社联达成共识,共同努力协作,筹划举办此次赵景深先生纪念展。该展原计划于去年年底开展,因故延迟至今年。4月24日,在赵景深先生诞辰纪念日前一日,终于顺利揭展。
揭展仪式上,复旦大学图书馆向上海社科中心赠送了赵景深先生编辑的老版图书《童话评论》《元人杂剧辑逸》,以及复旦大学图书馆根据赵景深家属捐赠的古籍编订的《赵景深先生旧藏古籍善本精选图录》。
始终坚持“有几分资料说几分话”
如何概括赵景深的一生?用其自己的话来说:“我一生走来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因为我遵循着我的座右铭,那就是12个字: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活动现场,赵景深内侄女李葵南作为家属代表,回忆了赵景深的点滴往事。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赵景深的弟子、同事和友人江巨荣、吴中杰、陈子善等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深情怀念赵景深先生的治学和交往故事。
与会者指出,赵景深的治学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位参会者提到,赵景深讲课时常常是边讲边演,将“死的文本与现场表演相结合”,绘声绘色,十分生动。二是实事求是。赵景深始终坚持“有几分资料说几分话”,比如当时戏曲作家多用假名、笔名,为了核实,赵景深在图书馆查找了上千册书,翻得“手都黑了”。三是关心、提携后辈。有与会者谈到,当年已蜚声文坛的赵景深,却愿意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作者的作品写序。
此次展览还首次较完整地呈现了赵景深与朱湘、钱君匋、叶德均等文学界、学术界友人交往的故事,勾画出赵景深与朋友生动的往来细节。其中,既有赵景深笔下的文坛趣事,也能看到文人学者笔下的赵景深形象。比如,赵景深所著的《文人剪影》等散文集,囊括了130多位文人。赵景深曾自述,“这里面有我梦幻一般的快乐”。这本书也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
挖掘“书”及背后的故事
本次展览首次全面展现了赵景深的生平和学术贡献,展览时间从4月24日至6月25日。据介绍,展览分为文学创作、文学评论、译介活动、编辑生涯、民间文艺研究、古典小说研究、古代戏曲研究、教书育人等八个板块。展览以赵景深捐赠给复旦大学图书馆的藏书为中心,通过挖掘“书”及背后的故事,多角度立体展现赵景深的文学活动、人际交往、思想情感,以及在多个研究领域内所作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就。
赵景深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他在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大鼓词等体裁上都有创作成果,其中“文坛依旧”系列散文独具特色。赵景深在文学评论领域视野开阔,涉及中国现代文学和西方文学,同时他以创作实践为基础,在诗歌、小说等诸多体裁上纵横捭阖,为现代文学评论开辟空间。赵景深还是我国最早翻译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作品的译者之一,并长期为《小说月报》译介世界文坛消息,为促进中外文学交流作出积极贡献。此外,作为资深编辑,从1923年主编《新民意报》副刊《朝霞》开始,到1980年代初主编《戏曲论丛》止,赵景深在编辑岗位工作60余年,其中在北新书局任总编辑长达21年之久,为北新书局赢得了“半部文学史”的美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现赵景深丰富的藏书情况。赵景深生前藏书3万余册,涉及民间文学、现代文学、戏曲小说等领域。展览从赵景深藏书中精选100余种珍贵图书。在这些珍贵图书中,既有民国时期的大量稀见本、签名本、初版本,也有不少古籍善本、抄本、写本。其中,稀见本有1918年中华图书馆初版发行的《红楼梦广义》、1938年永记印书局初版发行的《梨园轶话》、1939年文笔出版社初版发行的《蛛网集》等,签名本有程砚秋、郑振铎、俞平伯、谢六逸、钱君匋等戏曲界、文学界名人的签名手迹;古籍善本方面,有康熙年间黄兆森的博古堂刻本《四才子奇书》、乾隆年间廖景文的惬心堂刻本《遗真记》等既是初刻精印本也是绝版本的珍品,也有《金印记》《风筝误奇传》《五路宝卷》《金开宝卷》等少见的清代手抄本。因文物保护需要,部分古籍的展览时间仅为14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本文作者:王珍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