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资料图】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
●张环宙
《浙东唐诗之路文旅游融合范本建构》
●崔小敬
《浙江诗路文献提要(附图录)》
●李圣华
《浙江诗路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专题
“不到雪窦,为平生大恨!”千余年前,苏东坡曾发出如此慨叹。
此话最早载录于《奉化县志》的序言中。那么,雪窦山究竟是怎样一座山,竟能让大文豪苏轼深情至此?时值盛夏,我们来到浙江东南名邑宁波奉化市溪口镇西北的雪窦山。
海上蓬莱、陆上天台,千百年来,此处名人络绎,演绎了雪窦山的文化大剧。其中,百余位唐朝诗人曾踏歌而行、佳句泉涌,构成了雪窦山奇峰秀色的浪漫情怀。
坐拥无限诗意,如何解码雪窦山文化基因?参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资深教授李圣华表示:“文旅融合是人文和山水自然的融合,是助力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一环。浙江诗路展示了浙江诗意的生态画卷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
应梦名山
见证诗人追梦之旅
让雪窦山闻名天下的,是宋朝皇帝的一个梦。
相传,北宋仁宗帝赵祯梦中游山玩水,醒来后为梦中美景所吸引,下诏各地画师“图天下山川以进”,就是让人画天下名山供他对照。当他看到雪窦山的景观图时,因其“双流效奇、珠灵挺秀”之胜境正合梦境,特颁《宋仁宗皇帝敕谕》,下令免除雪窦山的山民徭役,禁止上山采樵,以保护山林美景。
后来,南宋理宗皇帝赵昀写“应梦名山”四字以石碑刻之,颁赐雪窦资圣禅寺(今雪窦寺)。现在,这块石碑仍保存于御书亭内。
仁宗皇帝梦中的仙山,为何又称雪窦呢?据史记载,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色白如乳,故泉名乳泉,窦称雪窦,山因此得名。
除了皇帝的青睐,诗人们更是源源不断涌向雪窦剡水,他们也是在“追梦”——因为仰慕东晋遗风,寻找隐居剡地的王羲之、许询遗迹。
许多诗人想去嵊州金庭,那是王羲之晚年的居处与卒地。金庭通向雪窦山的山道古已有之,雪窦山靠嵊州一侧,与金庭只隔山脊而相邻。所以,雪窦山附近也留存着“王许”印记。王羲之当年忘情于“四明连天台”的山水,以至嫌金庭还不够过瘾,向东翻过剡界岭,在现在的奉化溪口六诏村辟建别业,流连自乐。
有研究资料显示,结伴而来的唐朝诗人,有一部分没有继续南下,而是拐入东支线,呈逆时针方向漫游一大圈到镜湖,北渡钱塘踏上各自归途。而雪窦山与溪口镇是转折点,成了唐朝诗人在东支线上、在四明大地访古探幽的中转地。
在四明山南麓、奉化西南剡溪边,诗仙李白曾在夜行剡溪时低声吟咏:“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而比李白大十二岁的诗人孟浩然直抒胸臆道:“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飞瀑如雪
文人墨客留下不朽诗篇
作为浙东的唐诗高地之一,刘长卿、贺知章、孟郊、施肩吾、陆龟蒙、皮日休、崔道融、方干等百余位唐朝诗人佳句泉涌,让雪窦山充满无限诗意。比如,唐朝诗人方干就在《游雪窦寺》中大赞,“地高春色晚,天近日光多。流水随寒玉,遥峰拥翠波。”
因为古时雪窦山多瀑布,也被称为瀑布山。约1.5亿年前形成的火山峡谷“三隐潭”有着连绵不绝的瀑布群,层峦叠嶂,景色宜人。
其中,徐凫岩瀑布是山上较有名的瀑布,直下高度242米,以高瀑直泻、绝壁齐云的壮美景色蜚声江南。南宋王时会在《徐凫岛》中写道:“绝壑搀空云与平,横飞寒瀑万年声。杖藜平过人间险,独向千山顶上行。”
千丈岩瀑布更加有名。千丈岩也称飞雪岩,崖壁如削,高千仞,一挂白练直泻谷底,蔚为壮观。宋真宗赵恒曾赐名“东浙瀑布”。
北宋王安石在《观瀑诗》中赞千丈岩瀑布:“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据传,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也曾在千丈岩西边山坡上观瀑,他很想写一绝句,但想半天想不出超过王安石的诗句,便顺山道下坡,走到底下观瀑,写下了“玉虬垂处雪花翻,四季雷声六月寒。凭栏未穷千里势,请从岩下举头看”。
对于千丈岩瀑布,南宋文人楼钥赞道:“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南宋诗人郑清之则留下了绝句:“圆峤移来东海东,梵王宫在最高峰。试将法雨周沙界,千丈岩头挂玉虹。”
此外,雪窦山因海拔较高,常在云雾之中,《谢遗尘游记》一书中记载:“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因此雪窦山一带古称“二十里云”。雪窦山之南的栖霞坑,则被称为“云南”。这些美好的“昵称”,在众多诗篇中都有出现。
水由地载,山以水分。在那个“北马南舟”的时代,无数文人墨客坐船进浙东,水尽登山放歌,在四明大地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直到今天,历代吟咏不绝的诗路风雅依旧迷人,也吸引着更多人前往雪窦山打卡。
晋代古刹
弥勒道场所在地
雪窦山还有一个标签——弥勒道场。
在雪窦山后山海拔369米山坡上,全球最高坐姿铜制弥勒大佛造像坐落于此。大佛坐北朝南,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态为造型的中国化弥勒佛像。
雪窦山与弥勒是怎样结缘的呢?
五代后梁年间,明州(今宁波)奉化出了个怪和尚,常年袒胸露腹,笑口常开。他云游各处,传经弘法,习惯左肩提布袋,右手握佛珠,而且幽默风趣、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雪窦山。宋《五灯会元》记载,布袋和尚圆寂前说:“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布袋和尚便是弥勒佛化身。渐渐地,大肚弥勒取代了传统弥勒的造像,成了国人心目中的弥勒形象。
除了弥勒大佛造像,提起雪窦山,绕不开雪窦寺。其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当年,苏东坡在读了《雪窦颂古集》之后,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写下“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之句。
近年来,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奉化“金名片”正在持续擦亮。奉化、嵊州、新昌“奉嵊新”旅游推广联盟成立,成功举办了2023年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消费季,发布浙东唐诗之路文旅系列活动。
此外,当地将唐诗之路(奉化段)建设作为推动奉化文化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特色区的重要抓手,统筹《雪窦山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总体规划》《雪窦山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实施方案》等规划,编制《唐诗之路——奉化溪口段总体策划》,全面加强规划保障。
雪窦山上的公路犹如一条丝线
●浙东唐诗之路雪窦山寻访打卡点——
弥勒佛造像
千丈岩飞瀑
雪窦寺
妙高台
徐凫岩
林海
三隐潭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