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航道停航,候鸟越冬高峰期到来。引江济淮鱼类增殖放流站鱼苗培育池边,一群白鹭时而低空盘旋,时而捕食追逐,耳边不时传来几声鸟鸣。
引江济淮2025年度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现场。
11月5日晚,引江济淮鱼类增殖放流站内灯火通明,7个品种共计80万尾鱼苗被集中捕捞上来,运往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桐城市鲟鱼镇杨棚渡口。第二天上午,这些鱼苗被放流进长江,开启它们回归自然、繁衍生息的新旅程。其中,有4万尾是胭脂鱼“宝宝”,这也是引江济淮工程首次增殖放流珍稀特有鱼种。
(资料图片)
捕捞、计量、装车,引江济淮鱼类增殖放流站通宵为第二天放流做准备。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鱼道过鱼情况。
引江济淮鱼类增殖放流站工作人员正在铺设滑道。
胭脂鱼是中国特有属种,仅分布于长江干流及通江湖泊和中上游的主要支流,以及福建闽江水系中。胭脂鱼种群的投放与恢复,对恢复长江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引江济淮鱼类增殖放流站工作人员对捞取的胭脂鱼“宝宝”样本进行统计。
引江济淮鱼类增殖放流站鱼苗培育池内白鹭成群。
专家正在检查鱼苗健康状况。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安排2.5亿元左右专项资金,采取建设鱼类增殖放流站,修建5处鱼道为鱼儿铺设“回家路”、在菜子湖里设置5处鱼巢方便鱼类产卵等多项措施,保护鱼类种质资源,维护天然水域生态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有序地实施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以补充、补偿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余佼佼 文 张正朋 摄·
标签: